
张宝林,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环境遥感
1、智慧环境
2、卫星及无人机环境遥感
3、气候变化及其环境影响
教育背景
2003.10-2008.03 日本鸟取大学干旱地研究中心 博士学位
1995.09-1998.07 内蒙古农业大学 硕士学位
1991.09-1995.07 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20.12-至 今, 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教授
2011.12-2020.11, 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副教授
2008.04-2011.11, 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讲师
1999.07- 2003.03, 内蒙古师范大学节水农业工程研究中心, 讲师
1998.07-1999.06, 内蒙古师范大学节水农业工程研究中心, 助教
2011.12-2012.01,日本鸟取大学JSPS研究员,访问学者
2013.12-2014.02,日本鸟取大学干燥地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2015.12-2016.02,日本鸟取大学干燥地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社会兼职
无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环境工程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 1 ) 气候变化背景下水热资源高效耦合的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增产固碳潜力研究(2022LHMS03009), 主持人,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1—2024-12
( 2 ) 基于卫星和无人机多源遥感的玉米生长监测诊断,主持人,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 2021-8—2024-12
( 3 )不同地理来源羊草根茎克隆繁殖特性及其关联因素研究, 参与,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2020-1—2022-12
( 4) 影响我国的蒙古跨境沙尘暴实时监测与快速预警研究(41867070),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9-1—2022-12
( 5 ) 羊草根茎克隆繁殖特性及其关联因素研究,参与,内蒙古教育厅高校科学研究项目,2020-01--2021-12
( 6 ) 东北西部春玉米低温冷害区划及与品种的匹配机制(2017YFD0300803), 主持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7-7—2020-12
( 7) 燕山丘陵旱作区春玉米规模化抗逆节水丰产增效技术体系集成(2018YFD0300403), 主持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8-7—2020-12
( 8 ) 环境史(TS17146), 主持人,内蒙古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选修),2017-3—2018-3
( 9 )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对CH4吸收和N2O排放的影响(41165010),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1-1—2015-12
( 10 ) 锡林郭勒煤炭开发对草原景观格局和沙尘活动影响的监测(41261048), 主持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3-1—2016-12
( 11 ) 内蒙古退耕还林(草)工程固碳速率和潜力研究,主持人,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子课题(XDA05060300),2011-01—2015--12
( 12 ) 面向气候变化的浑善达克沙地植被动态模拟研究,主持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0-1—2012-12
( 13) 浑善达克沙地北缘生态治理研究(30250006),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1—2004-12
( 14) 高分子新材料及微灌技术治理内蒙古生态的研究(5007310),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1-1—2004-12
( 15 )内蒙古节水农业工程研究(990305), 参与,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1999-1—2001-12
( 16 )内蒙古中西部节水灌溉及节水工程材料综合研究(ZD9808), 参与,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重大项目,1998-1—2001-12
参与会议
(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3年科学技术年会 2023-04-22
(2)我国北方草原区煤炭露采地表热环境扰动分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科学技术年会 2019-8-23
(3)Identification of hydrological controls on dust emissions from Xilingol Grassland of Inner Mongolia 第三届能源工程与环境保护国际学术会议(EEEP2018) 2018-11-19
(4)Variations in dust contributions to air quality impairment in a temperate grassland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第一届能源工程与环境保护国际学术会议(EEEP2016) 2016-11-19
论文论著
张宝林. 浑善达克地区环境变迁研究. 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17.
获奖情况
2018-12,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